人民教育在线客户端首发:蜜桃精品-樊振东事件持续发酵,外协球手不断发文掀桌,其中症结究竟在哪
在樊振东和陈梦相继宣布退出世界排名之后,昨天,也就是北京时间 12 月 28 日,WTT 发布官方声明表示:" 不参赛就对运动员‘赋 0 ’和罚款 " 并非新规定,而且目的是为了确保选手的出勤率。
然而,法国选手西蒙 · 高茨却在自己的社媒上发表了言辞激烈的反驳,他写道:" 不接受声明。不加任何改变地陈述事实,这就是你正在做的事情。因为这些规则,我们正在失去这项运动的偶像。你不能忽视这对球员没有帮助的事实。现在是进行真正改变的时候了。"
此后,法国球手勒布伦兄弟转发了西蒙 · 高茨的文章,并表示:" 确实如此。"
非洲一哥阿鲁纳也对此进行了转发,他甚至还转发了数十条 WTT 官方声明下的网友评论,指责 WTT 赛事压榨选手、收益不透明等等 ……
虽然国内并没有特别报道这些新闻,但对乒乓球项目和 WTT 赛事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想必也应该知道,外协球手对于 WTT 赛事的不满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那么,这些外协球手的不满从何而来,WTT 赛事的症结又在何处,下文将会做出简单解析。
1、WTT 赛事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来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乒乓球的 " 三大赛 ",也就是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
其中以世锦赛的历史最为悠久,大约是 1926 年就有了;然后是世界杯,1980 年第一次举办,但只有男子项目,而女子项目则是 1996 年才被纳入世界杯;最后就是奥运会,1988 年乒乓球第一次被选为奥运会正式项目。
而早期的乒乓球项目,除了世界性的三大赛之外,就只有一些区域性的赛事如欧锦赛、亚锦赛、亚运会、东亚锦标赛,又或者是一些邀请赛性质的比赛。
此后,随着电视转播让体育运动走上了商业化的快车道,为了适应职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国际乒联也终于在 1996 年推出了 " 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 ",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中国公开赛、日本公开赛、匈牙利公开赛和瑞典公开赛等等。
但是,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在商业化这一块做得并不是很成功,大部分时候,公开赛的单打冠军奖金也只有 1 万美金左右,而到了 2019 年最后一个赛季的巡回赛,公认奖金最高的中国公开赛和日本公开赛,单打冠军奖金也只有 4 万美元。
作为对比,2019 年羽毛球项目全英公开赛的单打冠军奖金是 12 万美元,中国公开赛的单打冠军奖金是 100 万人民币;斯诺克英格兰公开赛的冠军奖金是 7 万英镑,中国公开赛的冠军奖金是 20 万英镑——就这个收入水平,林丹和奥沙利文作为项目的 GOAT,还经常抱怨奖金太少,羽毛球 / 斯诺克吃枣药丸 ……
所以,当时的乒乓球手基本就是处于运动员群体里的收入中下阶层,商业化改革势在必行。
于是,从 2018 年起,国际乒联就请了德勤(会计事务所)和卫达仕(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审计,重新分析乒乓球在全球职业体育市场里的商业定位,然后在 2019 年成立了 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并把原来的 " 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 " 这块项目交给了 WTT 进行运营。
WTT 全称 WORLD TABLE TENNIS,是一个由国际乒联控制,并由专业体育赛事公司运营的一个纯商业化巡回赛赛事。国际乒联和 WTT 的关系,就像是中国足协和中超公司,前者负责行政管理,后者负责赛事的商业运营。
WTT 的 CEO 是国际乒联里此前十几年来一直支持和呼吁赛事改革的执行委员,澳大利亚人史提夫 · 丹顿。
而 WTT 的赛制改革,则是把原来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变成了仿效网球那样层层分级的赛事体系,从上到下分别是大满贯赛、年终总决赛(短暂的和世界杯合并过,后来又分开了)、冠军赛,球星挑战赛和支线赛。
至于 WTT 的根本目的,就只有两个字:搞钱。
时任 WTT 理事会副主席的刘国梁也在多个场合里表示,提高乒乓球员的收入水平是 WTT 工作的重中之重。
客观来说,在乒乓球项目进入了 WTT 时代之后,一切看上去都比原来要好了。
比如比赛不管是组织运营还是转播,都给人一种现代化和高大上的感觉;赛事体系架构也搭建得非常严密,层次分明,而且分站赛遍布全球;选手的收入也确实比巡回赛时代有了一定提高。
但为何还招来了外协运动员的不满呢?
2、WTT 赛事出现了什么问题?
从前文可知,WTT 最大的任务就是商业化运营,也就是寻找融资,创办相应规模的等级赛事,并通过对赛事的包装塑造以提升其吸引力,然后再出售赛事的转播和广告获得收入,再把其中一部分的收入分配给运动员,最终达成良性循环。
这也是现在全世界所有成功的赛事运营的共通经验。
然而,WTT 赛事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是最重要的赞助商质量不足。
一个成功的商业化项目,有实力的赞助商必不可少。
比如巴黎奥运会,就有多达 15 家全球顶级合作伙伴,每一家每年的赞助费用大约为 2 亿美元,下面还有无数个其他级别的先不谈。
又比如 F1,长期赞助商总共有 3 个级别 24 个;网球大满贯赛事也有大约 20 个长期赞助商;足球和篮球这种吞金兽就更不用说了。
而作为对比,如果不看单一赛事的短期赞助,那么 WTT 的长期赞助商,只有寥寥数个,且全部来自于中国。
其次是赛事奖金并没能得到提高,而且还有疑似拖欠的行为。
5 年前,WTT 赛事最终能够顺利落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用来说服所有人的理由天然政治正确——提高运动员的收入。
然而,在 WTT 时代,运动员的奖金收入如何呢?
以今年 WTT 系列赛事里等级最高的大满贯赛事为例,新加坡大满贯的单打冠军奖金为 6 万美元,沙特大满贯为 6.5 万美元,中国大满贯为 10 万美元,而刚刚结束的福冈年终总决赛单打冠军奖金为 4 万美元。
看上去似乎比 ITTF 巡回赛时代多了一些(约 30%),然而 2024 年羽毛球全英赛的冠军奖金为 20 万美元,2024 斯诺克英格兰公开赛冠军奖金为 10 万英镑(50 万英镑的沙特大师赛就不说了),2024 年美网一轮游的选手都有 10 万美元的奖金 ……
这里计算还只是 WTT 大满贯这样的头部赛事,而根据 WTT 官方的奖金统计,一些低阶段的赛事总奖金仅为 3 万美元,一些青少年赛事的冠军奖金更是堪堪超过 1000 美元而已。
所以,WTT 让运动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吗?
确实是的,但不多,可以称之为 " 如提 "。
许多外协球手不满的地方就在于此,包括大家所熟知的瑞典球手莫雷加德,在参加北京大满贯期间,就在自己的播客当中提到过,他们这些欧洲选手,参加 WTT 的比赛,食宿基本都是自费,奖金收入又低,以至于如果打不进 8 强,就是完全亏本。
上个月也曝出新闻,称台湾选手高承睿(台湾比较著名的选手,水平约莫为二线顶级)因为无法负担参赛费用,不得不向全社会募集大约 400 万台币(90 万人民币左右)来保证自己的日常赛训。
可见,在当前的 WTT 赛事体系下,绝大多数外协底端球员甚至只能为爱发电,贴钱去打比赛。
这也就算了,今年 4 月,非洲一哥阿鲁纳在社媒上狂喷 WTT,说本来你们比赛奖金就少,太远的我没法贴钱去打,结果你不但扣我分,还要罚我钱?而且之前还有三个分站赛的奖金还没结清呢!
阿鲁纳此言一出,西蒙 · 高茨直接喊话 WTT,说阿鲁纳是对的,100% 支持他,随后而来的日本队的吉村和弘以及欧洲运动员罗兰、德诺德雷斯特和迪奥都转发了阿鲁纳动态,再然后,无数外协球手,法国的、瑞典的、日本的、台湾的,纷纷响应,事情闹得很大。
以至于 WTT 不得不出面解释说,奖金这个东西有拖无欠,不存在不给的状况。
但这也多少能看出 WTT 财政状况似乎不太好。
最后是财报不透明。
这也是大多数外协球手最为诟病的地方。
WTT 这么大一个运营公司,看上去那么高大上,结果成立至今,只有 2022 年公布了自己的年度财务报告——那一年 WTT 的整体收入是 2640 万美元。
不过那一年公布财务报告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前任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在 2021 年被乒联几位执行理事投不信任票下台之后,一直在反攻倒算,想在财务问题上做文章,现任主席索林不得已才公布了财报,并声称这个收入低于预期是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当时维克特主张疫情内停办所有比赛,所以这个锅也算是成功甩回给了对方。
然而只此一次之后,WTT 再也没有发布过任何年度财务报告。
WTT 赛事赚不赚钱?赚了多少钱?钱用在哪了?
不知道。
根据前文我们可以得知,WTT 的赛事营收似乎不太理想,看上去一直处于一种 " 给你们运动员发太多奖金的话这个比赛就没钱了 " 的感觉。
然而,《中国体育报》最近报道了 WTT 中国大满贯赛事的惊人收入:票房收入达到了 5700 万元,招商收入也有 2500 万元进账。此外,首钢园区的游览人数接近 40 万,假期期间日均入园游客达到 7 万人次,餐饮、住宿和商业销售总额约为 2900 万元(以上均为人民币)。
WTT 中国大满贯的总奖金支出是多少呢?
150 万美元,约合 1100 万人民币。
这种情况,你让球员怎么想?
3、WTT 赛事的当前症结何在?
先不谈 WTT 莫须有的、可能的腐败和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
只来说说一些明面上的。
笔者在此前的文章里多次分析过,乒乓球赛事的商业化确实就是很艰难,毕竟乒乓球的球速快、台桌小,不太利于现场观众观看。
以类似的网球和羽毛球为例子,其比赛场馆大多都能做到 3 万左右的观众入场,而且现场观众多少也能囫囵把比赛看个大概。
但乒乓球馆普遍只能做到几千名观众,上万之后就很难看清比赛状况了。
转播也是如此,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转播视角能做到完美展现出乒乓球比赛的现场线路、旋转之全景。
这就导致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商业运营上确实存在巨大的先天不足。
WTT 目前在赛事运营商高度依赖中国,不管是参赛球员、赞助商和比赛观众,基本都是清一水的中国味,而国乒团队这边给出的商业化道路则是——粉丝经济。
客观来说,粉丝经济也确实带动了乒乓项目的商业繁荣,头部选手如王楚钦和孙颖莎的场外收入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比赛奖金的收入,国家队再分走其中一部分,队内进行再分配,整个团队的钱架子当然就很轻松地搭起来了。
但这也会带来几个完全无解的问题。
一是饭圈的侵蚀,这个谈过很多,不谈了。
二是对运动员的压榨,大家就要看头部运动员南征北战,所以王楚钦和孙颖莎这样的流量大头就必须高密度参赛保证票房,而阿鲁纳、勒布伦这样的外协球员也必须陪着参赛,因为他们是钦定被暴打的 " 反派背景板 ",但头部运动员可以不在乎比赛奖金,因为他们有粉丝经济支撑,可阿鲁纳和勒布伦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有细心网友发现,如果作为 1-20 名的头部选手不参加 WTT 赛事,参考 2025 年 WTT 前 11 个月的赛程,将被罚款 225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64.2 万元。而如果全年参加并且都赢的情况下,奖金还不到 200 万。
这不掀桌子才怪了。
三是大家也应该察觉到了,这么个搞法就相当于中国乒乓搭架子搞国际化养全世界——以至于咱们自己的乒超,本来已经风生水起,这两年却都被 WTT 给淡化了。
现在中国乒乓这边固然伤了根基,外协球手那边也没落着好。
可以说,在进入 WTT 时代第五年之后,这个赛事体系已经迎来了最为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在未来的一两年内有所改观,恐怕又将会带来新的动荡。